即配订单将看齐全网快递 第三方即配盘活本地供给

日前,2023中国新电商大会上发布的《2023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8万亿元。同时,结合即时电商的发展速度,届时即时配送行业的订单规模预计会超过2000亿件,赶上快递行业的业务量级。 在“万物到家”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即买即送”需求持续猛增。即时配送行业连通本地消费,成为了买卖双方共同的选择和依赖,也逐渐成为和快递行业同等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 本地即时电商崛起,商家与消费者“即买即送”双向奔赴 即时配送为什么崛起得这么快? 相比传统快递一般2-5天的收货时间,即时配送采用“点对点”配送,最快半小时就能送达的高效率,能给人带来稳稳的安全感。而且即时配送能提供更多非标服务,甚至是专属定制,也能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例如手机行业做新品首发,依托于直营门店网络+同城即配服务,实现了“下单小时达”体验。另外在常见的消费品类,例如酒水、生活百货,年轻人临时起意的消费,如果觉得下楼买不到,那必然会选择O2O服务,而不会选择等上至少一两天快递的传统网购。 而对商家来说,即时配送不仅提供了高效的配送服务,也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量。众所周知,线下零售商家地理空间辐射范围有限,越往外扩展,吸引力越低。而基于“本地门店+即时配送”模式,实体门店可以顺势扩大自己的经营半径和用户规模。 以便利商超来举例,过去客户群基本不超过本小区1公里,还有订单高峰低谷的时间限制。而通过本地即时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完全可以打破限制,形成一个覆盖3-5公里且时间灵活的服务网络,就算在深夜也能收获订单。 此外,很多商场门店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熟客社群。消费者在商场购物时,觉得商品不方便拿,便会提出配送需求。有的顾客在朋友圈看到新品发售,也会直接在线上购买,通过即配送货上门。 本地平台、线下商家、消费者,三方角色被即配服务链接到了一起,“即时零售+即时配送”的模式盘活了本地供给,实现了各方受益局面。 而在本地生活市场发挥核心作用,也让即时配送成为当下最具确定性、有前景的行业。以主打“独立第三方即配平台”的顺丰同城来举例,其2022年报交出了“营收破百亿大关,毛利同比增长超3倍”的成绩,实现稳步向好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本地消费市场的爆发,其中非餐饮收入同比增长超29%,反映了业界的高发展空间和水平。 不断提升本地服务能力,第三方即配优势愈发明显 近年来,本地电商领域流量多极化趋势明显。抖音、微信等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小程序、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业务模式带来更多订单增量,也催生了不同即配平台间的差异化竞争。 就拿美团等外卖平台来说,他们拥有较稳定的订单流量基础,但目前仍集中为餐饮外卖业务,流量较单一,业务拓展受限,多样化服务能力也相对不足。 相比之下,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即配平台的优势得以显现。无商流捆绑负担的模式下,顺丰同城能承接微信、抖音等诸多轻资产模式、无自建配送的流量平台需求,而且第三方即配广泛覆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及近场服务等全场景,还可定制更具个性化性的品类配送方案,让服务不止于“送”,更要“好”。 具体来看,以易损大件蛋糕配送为例,蛋糕商家最为担心的是在配送过程中,因道路颠簸、温控不足导致的外观破损、口感损失等问题,这直接关乎到品牌的口碑与销量。以顺丰同城为代表的第三方即配平台,专门打造了“蛋糕侠”专送队伍,通过员工培训、配送标准制定、骑士团队建设和软硬件支持等方面为消费者打造无损体验,带去稳稳的安全感和满满的仪式感。 此外,在订单管理和运力调度方面,顺丰同城充分应用大数据、AI技术和弹性运力网络,动态灵活地实现调度融合及运力融合。采用“驻店运力+商圈运力+全城运力”相结合的多元运力模式打造弹性运力底盘,并通过无人机、“二轮+四轮”、骑士的三方运力建构了“天地人”运力网,最大化保证履约时效。 过去遇到高峰节日或者用户的紧急需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等会成为影响配送时效的关键因素,很多消费者因此不能及时送出自己的心意,或者无法得到自己急需的物品。现在,在无人机等科技的加持下,即配平台可以“另辟蹊径”,如顺丰同城在情人节、520等节点用无人机送花,助攻爱的“准点表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用无人机远程送药,解决用户燃眉之急。 未来,随着即时配送规模超过快递行业指日可待,以顺丰同城为代表的第三方即配平台,也将有望凭借在运力、定制化服务、订单管理、无流量捆绑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更重要的基础设施角色。而这也更有利于各方形成共赢局面,无论是继续扩张本地巨头、寻求流量变现的新玩家、还是扩大流量来源的商家。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将进一步获得实惠、便利与高品质的服务。 转自:中国网 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11/7
2023
未来,即时配送订单将超过快递单量

《2023年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即时配送的战火终于全面燃起。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举办了一场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提到,“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预计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 作为对比,2021年我国快递市场订单量为1083.0亿件,即时配送的订单量,基本达到全国快递业务量的40%左右。 当时我们预计,即时配送将成为2023年的第一个电商风口,可是没想到它的发展速度居然还在飙升。 5月5日消息,在最近举办的2023中国新电商大会上,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艳发表了题为《提升品质生活,赋能服务业发展》的演讲,同时正式发布了《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 《2023年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即时电商的市场规模达到11.8万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20万亿,届时,本地即时电商的规模相当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60%左右。 同时,结合即时电商的发展速度,《报告》指出预计在2026年,即时配送行业订单的规模会超过1000亿,也就是当前快递行业的业务量级。 远期来看,本地即时配送订单量将在2030年左右赶上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全国2022年订单量突破400亿单,对于即时配送来说仅仅是个开始。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饿了么即时消费销量就创下了5年来新高。 万万没想到,出门游玩的游客们,即时电商需求居然暴增。数据显示,在“装备减负”趋势和应急需要的背景下,母婴、个护、日用百货等零售外卖量均环比增长2倍以上。 就在最近,抖音也宣布将外卖业务提升为独立部门,开放了大量外卖业务岗位的招聘。例如:城市策划运营、开放平台产品、餐饮产品运营等外卖相关岗位多达上百个,其中部分岗位还是急招。 结合近两年的发展数据、行业研究报告,以及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即时配送行业将成为和快递行业同等级别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本地消费的重要连通器。 即时配送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 两年前,阿里巴巴掌门人张勇曾表示,电商在演化,“只要能够进行配送,任何人都可以开展电商业务”。 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电商配送方式,即时配送的高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因素: 从商家供给层面来看,即时配送为本地实体零售门店,以及众多本地供应商,提供了高效的配送方式,相应诞生的“即时电商”业态,能够显著为商家带来业绩增量。 对于实体门店来说,即时配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而且是比电商更加契合的渠道。 相较于传统电商“一盘货卖全国”,即时零售的核心是“本地需求+本地供给”,线下实体在漫长经营中形成的商品供给,一定最符合周围3-5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需求。 基于即时配送,实体门店可以顺势扩大了自己的经营半径和用户规模。过去,便利店受地理空间限制,辐射半径不超过 1 公里,还有订单高峰低谷的时间限制。 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本地实体店完全可以打破限制,形成一个覆盖3-5公里且时间灵活的服务网络,就算在深夜也能收获订单。 即时零售业态依托本地供给,不管消费者在线上还是线下购买,订单最终都是回流到实体门店。即时零售平台和实体门店构成了合作共赢的关系。 与供给端相匹配的,是消费者持续进化的消费需求。 实际上,“多快好省”是消费者对于零售业永恒不变的追求,虽然这个目标很难同时达到,但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零售业的确沿着这条路线持续演进。 即时零售平台,通过“本地供给+即时配送”的模式,在商品丰富度和配送时效之间,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消费者从线上下单,新业态新品类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同时在今天,更多年轻消费在服务上从被动服务变得更加注重自主选择。电商发展固然十分成熟,但如果能够有更好、更快的选择,用户的需求也会跟着发展。 而在大环境迅速变动的当下,即时配送的高速度和“点对点”配送,带来了确定性的收货体验,相比时间更久的快递,半小时达的即时配送, 能给人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住处附近有哪些超市,哪些药店,但他们一定会有统一的共识,不管多晚,点外卖始终有很多选择。 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能够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商户和供应链对于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即时购物”的需求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提出“即时配送订单量未来会超越快递行业”的预言时,快递巨头们,也开始了配送大提速,将快递网购的配送速度,普遍提升至半日达。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顺丰、菜鸟、京东,先后升级配送时效。 5月4日,顺丰宣布“同城半日达”服务升级,已经覆盖全国80+城市。其中,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实现100%覆盖,杭州、南京、长沙、苏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也都基本覆盖。 3月底,天猫超市宣布在杭州启动半日达服务。消费者在天猫超市下单后,仅需半天时间就能收到商品。 5月初,天猫超市半日达又在全国7个城市同步启动,包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 作为半日达的领军者,京东则是把高效的物流配送资源,开放给了更多商家。 4月初,京东物流宣布上线“云仓达”服务,向经销商开放了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并宣布将通过传统批发业务结合同城电商,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半日达。 具体来说,经销商在接到上游电商平台的零售订单后,根据云仓达系统推荐,会将商品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最终由京东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整个过程中,订单最快2小时即可送达消费者手中。 总体来看,无论是即时配送的迅速崛起,还是快递巨头集体比拼配送速度,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从这一点来看,在快递行业新一轮的“竞速赛”当中,即时配送也必须提高能力,解决除配送速度之外的更多难题。 未来还有诸多难题 实际上,即时配送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10年,而当我们的目标转变为“订单量超越快递行业”时,一些新的难题开始出现。 首先,让我们跳出城市的视角,从全国统一大市场来看,即时配送所满足的消费需求更多是同城需求,业务范围也以同城和本地为主。 不同于相对成熟的快递网络,即时零售的落地高度依赖稳定的城市配送团队、数量庞大的本地供应体系,以及相对密集的客户群。 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顺丰同城,他们在一二线城市覆盖率相对较高,骑手响应效率高,商家的经营效果好,用户的体验也很不错,但是在四五线城市,即时零售的发展并不容易。 短期来看,即时配送将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区域,而在下沉市场则会发展缓慢,即时配送的的市场规模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较而言,快递的速度虽然慢,但是其覆盖率极广,目前我国快递网络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而快递进村率也逐渐超过90%,全国多个地区2022年已实现建制村100%覆盖。 除了覆盖区域的难题,第二个难关是配送大提速带来的成本问题。 以美团和达达为例,骑手成本占到了单票收入的73%左右。美团在2020年单笔外卖收入为9.33元,单笔外卖经营溢利只有0.4元。而美团公司外卖配送的单均成本普遍在8元每单上下,这对于一些低客单价的订单需求来说,配送费依然是制约需求进一步增长的障碍。 目前行业内仍然以人力配送为主,骑手才是履约核心,这也对配送的稳定性,提出挑战。 实际上,这个成本问题在快递巨头半日达中也存在,如何实现本地供给与即时物流、即时仓储的相匹配,如何实现算法效率和规模化成本的降低,考验着即时配送平台和快递公司。 归根结底,上述难题都是在寻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平衡,而所谓的即时配送和快递半日达,目前还并没有短兵相接,更多作为一种“多元化配送方式”,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配送服务选择。 综合来看,近年来,即时配送行业与即时电商相匹配,实现了本地零售的迅速崛起,顺势成为电商平台、本地服务平台、短视频平台,甚至同城货运平台竞相争夺的市场。 即时配送的本质是通过更快的速度,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伴随着用户需求和本地供给的持续扩大,未来的即时配送,必将成为像快递行业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 而快递行业曾经面临的成本、下沉市场、配送稳定性等难关,即时配送,也必将一一走过。 文章来源:电商报

16/6
2023
在创新中发展壮大“即时物流”

忘带物品,使用“闪送”帮取回;逢年过节,叫个“同城”送礼物;抽不开身,下单“跑腿”代取号……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增长,“即时物流”蓬勃兴起。从服务范围来看,这类物流从餐饮外卖日渐扩展至商超、日用、医药等更多品类,并向代买物品、帮办事务等非标准化服务延伸。据统计,2014年到2021年,我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从1.24亿人增长到6.33亿人,年复合增长率超26%。 从“送外卖”到“送万物”, 即时物流快速发展,得益于即时需求的加速释放。一项调查表明,工作生活中的“急”“忙”“忘”正成为即时物流服务的典型需求场景。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母亲节期间,快送平台鲜花和蛋糕配送单量同比增长近1.7倍。这折射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省时省力的诉求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当使用跑腿取送物品的用户习惯基本形成,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即时物流服务将随之出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即时物流拓展新应用、新服务。 从供给侧看,市场运力更加充足、物流技术迭代创新,为即时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凭借较为灵活的用工模式,近年来,不少快递物流企业依托庞大的骑手群体,快速构建起覆盖广泛的服务网络,使得大范围、高频次的即时服务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新装备规模化投放,专人直送、汽车配送等新模式加速应用,助力即时物流的履约交付更加稳定高效,优化了用户配送体验。 放眼更大的物流体系,即时物流也是我国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现代物流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末端“毛细血管”的作用。即时物流行业的快速成长,将有效畅通微循环,让交通物流的脉动更加强劲。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完善前置仓配送、门店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实现干线、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有机衔接、一体化运作”“鼓励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近些年,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有力推动了即时物流迭代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市场供需对接和商品服务流通。 在阔步迈向物流强国的进程中,发展壮大即时物流是题中应有之义。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货运量、快递业务量等均位居世界前列。着眼未来,围绕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加快物流业态升级、持续完善物流网络,才能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即时物流覆盖种类多、涉及领域广,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还有赖于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质量检测评估,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本地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供需两侧的双向发力,我国即时物流行业前景可期、大有可为。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让新业态持续迸发新活力,即时物流必将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新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

6/6
2023
灵活用工场景分析--即时配送

同城即时配送下的:外卖配送、跑腿代办、即时零售、同城物流。 01、市场分析 同城即时配送可以分为四类,以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为代表的餐饮外卖,以达达为代表的即时零售,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代表的生鲜宅配,以闪送和顺丰同城为代表的跑腿代办。 同城即时配送拥有千亿级市场,底盘是很稳固的,更不愁需求。但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规模上不来、成本又太高、骑手不稳定等原因让这个市场处境尴尬。 02、业态分析 外卖配送 随着人们用餐需求的转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商厦楼宇之间,为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整体而言,这些外卖骑手可以根据用工性质不同分为专送骑手和众包骑手。其中,全日制专送骑手是配送合作商直接招用的外卖骑手,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众包骑手不同,其是劳务派遣单位招用并派遣至配送合作商工作的外卖骑手,其与劳务派遣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与配送合作商仅仅形成合作关系。这部分骑手是灵活用工的典型代表,在外卖市场充当了核心力量。 同城跑腿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人的出行是受到限制或者不愿意自己去做的,同城跑腿的需求相比以前是大大增加。同时还衍生了代买票、代挂号、代取快递、代买东西等其他跑腿业务。对于配送员来说,他们接不接单由自己决定,多劳多得,实际自由度会高出很多;对于滴滴和美团企业来说,由于不存在劳动关系,滴滴和美团也减少了五险一金等传统雇佣合同下的成本支出,可以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安全发展。 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作为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效性到家消费业态,以当地商品供应配合即时履约能力,满足了当代消费客群“即买即达”的快捷消费需求。其在需求端消费结构升级和供给端数字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获得发展,2020-2022年三年间,疫情的常态化影响使得即时零售获得了充分发展。 为了弥补自有运力不足,国内外头部企业涉及骑手的用工除了采取众包之外,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灵活方便。除众包外,部分企业采用劳务外包转移招聘压力和用工风险。而自营模式的企业为保障运营效率,会采取自有员工+兼职用工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同城物流 最典型的企业当属顺丰、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以及货拉拉等搬家公司。目前,上述公司普遍面临着一个难题——运营成本高问题。一方面,这些公司既然提供物流配送,便需要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由此产生大额资产支出;而这些固定资产又会产生燃油等成本;此外,快递需要专门的场地安放,于是又会产生场地租赁等费用,几项成本叠加,抬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但与此同时,物流配送企业是不能频繁地调高运价的。在这种成本变高、运价不变的矛盾下,物流配送行业急需想法设法控制财税和人力成本,这样才能保证自身获得持续的盈利能力。 于是,物流配送行业将目光转向灵活用工。灵活用工模式有效解决了物流配送行业企业用人困境,企业可以根据用工需求动态调整企业用人数量,根据特定项目、淡旺季以及根据其他员工的假期、病假等需求,合理填补人员,满足企业工作弹性的需求。此外,物流配送行业还可以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发放工资,不但可以得到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还可以间接减少大量的企业所得税,从而进一步缩减企业成本,增厚企业利润。 03、解决方案 灵活用工服务平台能降低企业20%-30%的人工成本。通过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利用国家的现行政策,结合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这也是很多同城跑腿平台选择灵活用工平台佣金代发方案的主要原因。 痛点分析 1、用工风险高 随着社保税局代征,劳动关系混乱、用工不规范、发薪不规范、账务不规范等成为企业的一大隐患。一旦出现工伤、用工诉讼及劳动纠纷后,企业的赔付比例高、风险大,还可能被罚款。同时影响企业后续用工和品牌形象,带来严重的后果。 2、合规成本高 配送行业本身利润很低,骑手的流动性很大,如若全员采用劳动雇佣关系,企业的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高,企业想和规划成本代价高。 3、票据获取难 外卖配送企业需要给外卖平台开具服务费专票才能结算。想采用分包方式给配送员,但难获取合法的票据。 解决方案 ●企业与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发布配送任务; ●骑手在平台领取任务,完成任务,领取佣金; ●平台进行任务评定,发放佣金,开票完税。 文章来源:灵才科技。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19/5
2023
在“万物到家”场景下,美团让即时配送拥有更多可能性

美团2022年财报背后,本地生活讲出了新故事。3月24日,美团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在全行业降本增效,力保盈利的2022年,美团交出了一份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经调整净利润扭亏为盈的财报,称得上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美团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1791亿元增长22.8%至人民币 2200亿元。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经营利润由2021年的人民币188亿元增长56.8%至2022年的人民币295亿元。2022年经调整EBITDA及经调整溢利净额分别为人民币97亿元及人民币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一系列数据表现超出彭博等权威机构的预期。▲图:美团财报截图不难发现,美团在过去的2022年,不断降本增效,从而实现厚积薄发。在外卖、到店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在即时零售等业务层面,也带来惊喜,也向外界展示出本地生活业务的更多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在打车等新业务上,美团选择了“及时止损”,收窄亏损,也获得了业内认可。随着消费复苏,美团也将持续发力“万物配送”,王兴提及,日配送1亿单是美团中长期目标,公司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轨道上。据了解,美团今年将把业务复苏和增长作为核心本地商业的首要任务。新周期来临,美团也在“零售+科技”之路上,走得愈加坚定。01 降本增效获益,理智发展新业务过去一个季度,以及2022年全年利润情况的好转,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团一以贯之的降本增效。最明显的数据是成本端,营销费用率环比保持不变,同比下降,这反映了美团提高了营销效率,以及严格成本控制的决心。另一项最受业内重视的领域是打车、美团优选等新业务转型。作为美团一直亏损的业务,几乎每一季度都决定着美团整体的经营情况。而在2022年第四季度,新业务大幅扭亏,经营亏损由2021年的人民币359亿元收窄至2022年的人民币284亿元。这也直接促成本季度美团实现经调整净利润扭亏为盈。其中,包括打车业务在内的多个新业务及时转型,及时止亏。此前,美团宣布将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管理层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再度解释,称打车业务调整主要原因是“当发现一项业务的增长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与预期不一致,或该业务的战略价值有限,长期无法独立盈利时,就会进行必要的调整”。美团高管也表示,在评估其投资回报率后,决定减少资金和人力资源分配,并将深化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继续通过更具成本效益和更轻便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打车服务。整个2022年,美团也关停了很多美团优选的城市站点。有业内人士评价,通过这一动作调整,美团优选业务也逐步进入减亏平稳期。值得注意的是,新业务在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方面收入为163.3亿元,同比增长36.1%。这部分收入或许来自美团买菜(前置仓模式)、快驴、充电等业务。在电话会上,美团管理层透露,新业务快驴在2022年12月实现了全国范围城市端盈利。此外,充电宝业务于2022年全年实现盈利,共享单车业务连续两年录得正自由现金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这也正说明理性发展新业务,长期将会看到价值。02 本地新业态,促核心本地商业稳健发展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295亿元,同比增长57%。生活服务业务依然十分亮眼,相比前几年,不可否认,美团生活服务业务的场景更加丰富,业态也更为新颖。众所周知,美团组织架构中,到店业务和到家业务一直是分开的两大事业群,此前在财报收入中,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也是分开计算收入。但面对新时期新挑战,美团从2022年Q2开始,将这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合并为本地商业,这样做,理由很简单,一方面可以聚合到店与到家的收益,借此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聚合两者的流量和储备,并开辟新场景,以此来抵御“外敌”。值得庆幸的是,美团2022年Q4承受住了外界和来自同行的压力,数据显示,美团整个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在该季度达434.7亿元,同比增长17.4%,虽然较2022年Q3的24.6%增速有所下滑,但已远超市场预期,未来两者还会继续聚合。其中,可堪一提的是,美团即时零售业务表现抢眼,凭借丰富的场景,激发出自身本地生活的新活力。尤其是药品、鲜花、日用杂货、品牌化妆品和手机等新兴即时零售需求也迅速增长。据悉,第四季度美团闪购单日峰值订单量突破1100万单。即时零售也带动更多本地实体拥抱数字化经营方式。2022年,美团平台上即时零售相关的便利店、小超市近30万家,数量是2019年的两倍多,商户的销量较2019年增长超400%,商品种类是2019年的三倍。另一方面,老牌外卖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从而提升消费者粘性。一方面消费者用户粘性在过去几个季度继续提升。2022年美团餐饮外卖单日峰值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外卖行业重新掀起竞争,但实际上,外卖这种履约驱动的重线下模式,短期或者长期发展的格局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尤其考虑到美团外卖1P业务占比持续维持67%左右水平,相比其他平台目前第三方配送的履约方式,在用户体验上有明显差异。除了稳健的外卖业务,美团也通过数字化工具不断汇聚更多商家。在到店业务方面,美团持续用科技提升效率,to B方面也汇聚了更多商家。为进一步激发本地商户的活力,美团专门推出了商户流量扶持及联合营销计划等举措,如针对“老字号”商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工具,助其扩大获客渠道。2022年,美团到店年度活跃商户保持健康增长,其中小店商户较2021年增加近50万家。到店、到家共同发力,也挖掘出更多本地化场景。一个很明显的场景是“夜经济”,在美团带动下,开始有更多商家加入夜宵专场,也为用户丰富了选择。以长沙为例,自2022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期间,美团联合上万家餐饮商户上线促消费专题活动以及夜宵专场,选出超两万份冬季特惠优质套餐,从而激发了“夜经济”消费活力。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平台上提供夜间餐饮服务的门店数同比增长20%。同时,即时配送场景也拓展了夜经济的可能性,啤酒、零食、医药等都成为夜间配送的新品类。可以说,通过即时零售和线上线下供给,美团正在全方位满足用户消费需求。03 新业态与新挑战当下,追求高质量增长将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共同选择。三年疫情后,消费回暖趋势明显,业务复苏和增长也将成为美团的首要任务。本地生活战场在过去一年也经历了重大变化,赛道重新火热,入局者众。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不断向该领域发力,利用庞大流量池深度涉足本地生意;另一方面,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在加深对本地生活布局,尤其在同城即时配送,团购,次日达等场景上。一定程度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线,都属于长期积累型业务,短期内很难撼动,毕竟,用户、商户及履约三方缺一不可,在前期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成本非常大,所以规模效应一旦建立,很难被后来者突破和超越。以外卖行业来说,经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进入成熟稳定阶段,用户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以补贴模式获取用户的方式早已失效,外卖平台需要用更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式挖掘存量价值、寻找新增消费需求。但勿庸置否,面临行业竞争,美团也需要不断探索精细化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固护城河。一方面,从美团财报中可以看出,到家相关的配送服务收入全年增长22.7%,成本仅增长11.3%,而即时配送订单量增长14.0%,由于配送成本一直高于配送收入,配送费用一直在亏损,但2022年已经大幅收窄。另一方面,美团也在通过“万物到家”替代传统的外卖到家模式。财报会议上,美团高管表示,“美团买药以及线上问诊都成为了过去一年的亮点。此外,还有目前非重点的业务板块,例如鲜花业务达到了600万,未来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2022年,美团闪购扩大了超市和便利店的覆盖面,在电子、宠物、酒类和饮料等类别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购买频率和ARPU(客单价)均有所增加。在2023年的目标是致力于优化不同类别的供给,并继续探索新的供给模式,如InstaMart(闪电仓)。加盟制的美团闪电仓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在这一模式下,商家自己出钱建仓、进货,而美团提供平台售卖产品,把重资产难题“外包”了出去。闪送仓的选址要求低,因此租金成本较线下经营店更低,仓库式的排列对装修、设备、人力的投入要求都更低。可以说,美团闪购通过一套平台匹配货物和配送资源的简单形式,吸引商家入驻,实现了有效的增长闭环。而实际上切入的是电商生意,类似于京东的仓储配送,但更轻便、更快、投入更小。即时配送的爆发多少受疫情影响,在“万物到家”场景下,即时配送在后期依然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到店酒旅业务,或将成为消费大环境都在复苏的直接受益者。虽然2022年表现较为弱势,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快速回升。王兴在财报会上透露,美团到店2023年2月的GTV增速达到了30%,3月增速会持续加快。已经有券商关注到美团到店酒旅的增速,称今年Q1的GTV和运营利润率都大超预期,3月前三周的GTV 同比增长了75%。待消费复苏趋势进一步加速之后,美团的表现更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零态LT(ID:LingTai_LT),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7/4
2023